新能源高空作业平台安静运转,锂电池扭矩扳手精准作业,太阳能供电的视频监控系统遍布全线……在中国中铁电气化局承建的西延高铁铜川至延安段施工现场,一处处细节体现了项目团队对节能减排的追求。
西延高铁黄陵牵引变电所绿色施工实景。 赵利芳 摄
在铁路施工中,如何探索绿色基建新模式?这支团队将生态保护贯穿于建设全过程,通过技术创新、资源节约、智能升级和系统管理,走出了一条高质量、可持续的绿色施工之路。
“我们不仅要建一条高铁,更要守护革命老区的绿水青山。”项目经理郑伟表示,“节约一度电、少挖一方土,都是对‘两山’理念的切实践行。”
自进场以来,他们在全线配备120余台太阳能监控设备,实现供电自给;洒水车定时抑尘,配合裸土全覆盖措施,有效控制扬尘污染;运输车辆全部加装防尘篷布,杜绝沿途抛洒,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。
西延高铁穿越黄土高原腹地,途经多个生态敏感区域。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,项目部专门编制《基坑开挖专项环保方案》,优化施工工艺,严格控制土方开挖量和回填范围,降低土地扰动强度。
在临时用地选择上,他们坚持“避让农田、利用荒地”的原则,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资源。黄陵西牵引变电所等重点工点施工过程中同步实施植被恢复计划,做到“施工一片、恢复一片”,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修复的动态平衡。
科技创新是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在西延高铁建设中,中国中铁电气化局充分发挥技术优势,自主研发多项智能化装备,大幅提升施工效率,减少资源消耗。
自主研制的模块化恒张力放线车,可实现接触网导线高精度架设,日均架设里程达10公里,误差控制在0.1毫米以内,原材料利用率更高。
XDT85纯电动公铁两用高空作业车则凭借其零排放、低噪声、高机动性的特点,在隧道和高架段施工中大显身手,真正实现了“绿色上道、智能作业”。
这些“施工重器”的应用,不仅提升了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,还大幅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碳排放。
此外,位于铜川境内的生产资源管理中心,集材料存储、加工配送、设备维护于一体,成为绿色供应链的核心枢纽,为全线提供高效、集约、低碳的服务支撑。
在物资管理方面,脚手架、梯车等辅助工具循环使用,配合钉钉工程物资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监控,实现材料损耗率同比下降18%。
一条“绿色”丝路,正在黄土高原上铺展延伸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马博 赵利芳 记者 蒋菡)
和兴网-和兴网官网-香港股票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选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