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2025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超过了5%?这一数据放在全球主要大国中,几乎处于最高水平。但身处中国各行业的大多数人,却未必能真切感受到这样的增速,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。
国家统计局在2025年7月中旬发布了上半年关键的宏观经济数据: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.3%,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5.4%,二季度同比增长5.2%。尽管二季度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回落,但仍保持在5%以上,上半年整体增速达5.3%。
我专门查阅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,在全球GDP排名前10的国家和地区中,中国的增速仅次于印度,在全球大国里位居第二。这样的增速已然相当可观,且超过了全年5%的既定目标,上半年可谓超额完成任务。
从数据上看,经济环境似乎不错,但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,在各行业中感受到的“温度”却并不高。这是为什么呢?
在我看来,宏观层面的GDP主要与投资规模相关,而人们的体感温度则更多与利润、个人收入紧密相连,这两者与GDP并不能简单画等号。
以企业利润为例,它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数据显示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利润约3.4万亿元,较去年同期下降1.8%。
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,其利润下滑背后存在诸多原因,比如内卷式的价格竞争导致销量增加却利润微薄。这种情况下,企业员工的工资、奖金、薪酬,以及股东的分红等自然会受到影响。
再看物价指数(CPI)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上半年(1-6月)CPI同比回落0.1%。物价低于去年水平,直观来看意味着同样的商品卖出的钱变少了,这反映出总体消费不振、物价低迷的状态。
无论是从事养殖、种植的农户,还是在城市销售日用品的商家,都可能因此面临收益减少的情况。
物价走低的背后,是商品销售难度加大、市场竞争加剧,企业和个人不得不通过降价来促成交易,这直接增加了各行各业的赚钱难度,也是与人们体感温度密切相关的因素。
此外,房地产市场的表现也影响着居民的体感。在城镇居民中产家庭中,约80%-90%拥有房产,而房产占居民家庭财富的70%,是家庭财富的重要支柱。但上半年,无论是一线、二线还是三四线城市,二手房价均明显回落,且在四到六月份呈现加速回落态势。对于拥有房产的中产家庭而言,无论是否有房贷,看着价值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房产价格持续下跌,难免会影响其未来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。
综上,这些因素都与人们的体感温度直接相关,而GDP数据相对而言,与每个人的切身感受距离更远。
免责声明:以上任何内容均来源于市场公开信息,仅供您参考与学习观摩,该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产品的购买、抛售或持有的建议,不作为您做出可投资的依据,您应自主投资决策,自行承担资风险与损失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和兴网-和兴网官网-香港股票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选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